紫外線消毒器廠家河北智創興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正常植物的根都是往下長的,只有一些千年古樹的根是往上長的。而在北京,有些樹的根也開始往上長了,這導致樹木頭重腳輕,一刮大風,許多小樹就會被風吹倒。這些都是因為地下水位下降,樹木吸收水分只能通過人工澆灌造成的。”這是一位園林專家日前向記者講述的一個事實。
地下水超采,也被認為是城市地面沉降的“元兇”。去年9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永紅團隊就對外發布了京津冀重點地區1992年~2014年地表沉降監測結果。
他們的研究顯示,北京市平原地區1992年~2002年為地表沉降初步發展階段,自2003年以后不斷加劇。截至2014年7月,北京形成了朝陽—通州沉降帶和北部的海淀—昌平—順義沉降帶,zui大沉降速率達15.2厘米/年,嚴重沉降區(年均沉降超過50毫米)有433平方千米。
北京市地下水現狀如何?地下水超采會帶來哪些危害?如何遏制地下水超采?
緊急!供水一半要靠地下水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假如人均有一暖瓶水,中國人均則只有一杯水,而北京,人均只有一口水。
地下水是北京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占全市供水量的50%左右。超采地下水,實屬無奈之舉。北京市水務局水資源處工程師姜體勝說:“北京市多年年均降雨量為585毫米,形成水資源量僅37.4億立方米。由于1999年起遭遇連續多年干旱,年均降雨量銳減到480毫米左右,每年形成的水資源降為僅有21億立方米左右。加上人口規模的不斷增加(由1998年的1245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2170萬人)和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不得不超采地下水。”
據了解,上世紀70年代開始,北京市的地下水開始成規模地開采;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由于官廳水庫的停用以及各地表河流水庫的水量大幅減少,地下水的開采更是進入了躍進時代。
專家表示,地下資源(包括地下水、礦產、油氣等)的超采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京津冀地區地表沉降的成因主要與地下水*過量開采和地層結構有關。地表以下是不同分層結構,由含水層、巖石層交錯疊加而成,含水層好比是充滿水的海綿,一旦地下水使用過量,“海綿”就會干癟,形成沉降。
“超采”是指地下水開采量大于補給量。目前,北京地下水仍處于超采狀態,但地下水開采量逐漸減少,只是仍未達到采補平衡。
那么,地下水超采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姜體勝說:“地下水超采導致水位下降,造成淺井出水量不足或根本就取不出來水。同時,還會造成地面沉降等生態環境和地質問題,沿海地區會造成海水倒灌從而影響到地下水水質,巖溶地區的巖溶地貌容易被破壞等。”
解渴!南水入京超采有望逆轉
“2014年底南水北調中線全線通水后,每年為北京增加10億立方米左右的水源,用水壓力得到了緩解,也為地下水壓采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水源條件。”姜體勝說,從地下水水位監測數據來看,近年來,通過全面實行zui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創建節水型社會、擴大再生水利用規模等多項措施,北京市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呈現放緩趨勢。尤其是南水北調江水入京以來,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更是明顯減小,2015年底平原區地下水埋深與2014年末基本持平,僅下降0.09米,與之前年均1米左右的降幅對比,控制地下水超采*。
據了解,南水北調每年為北京輸水10億立方米左右,緩解了北京開采新水源的壓力,改變了水資源供水格局。在2014年南水入京之前,北京市的地下水使用比例達到60%以上。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2015年北京市供水量為38.2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使用量為18.2億立方米,占全市供水量的47%。比2014年同期(19.56億立方米)減少1億立方米。
目前盡管南水已經進京,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北京水資源短缺的現實。
為保障首都的供水安全,北京市曾“八方找水”,在平谷、懷柔、房山、昌平建立了4個地下應急水源地。姜體勝說:“我們要用好10億立方米的南水,減少地下水開采。從去年10月開始,4個應急水源地開始減采,每天減采26.5萬立方米。”
據了解,通過減采、涵養,半年來,備用水源地地下水位平均回升了3米多,目前還在以每天3厘米~4厘米的速度回升。
根據市自來水集團數據,南水日取用量已占城區供水總量的七成以上。據悉,隨著南水進京水量不斷加大,根據全市用水調度情況,備用水源地采水量有望繼續下降。
及時!雨水豐沛補充地下水
數據顯示,今年7月由于雨水較多且分布廣,地下水得到了很好的補給,全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平均為25.93米,地下水位比上月末回升0.81米,地下水儲量與上月相比增加4.2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是北京的生命線,我們應進一步加大地下水保護力度,嚴格實行地下水總量控制、用途管制,有其他水源的話,盡量少采地下水。”姜體勝說,繼續推行zui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實行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管理。統籌考慮水源條件和地面沉降情況,加快明確地下水禁采、限采區和地面沉降控制區劃定范圍。在地下水禁采區內,除集中式供水廠取水和應急保障取水外,一律不得批準開鑿各類機井或取用地下水。
北京市還通過利用再生水和雨洪水、南水回補以及推廣節水設施等方式,控制超采地下水,涵養地下水資源。
自備井封存后,可對地下水進行涵養,對北京水資源保護起到重要作用。2015年,自來水集團完成105家小區(單位)的自備井置換工程,關停自備井157眼,置換水量4.4萬立方米/日,受益人口近48萬人。2020年前,集中供水管網覆蓋范圍且能滿足供水要求區域的現有自備井應全部置換,全面壓減城區地下水開采量。
姜體勝表示,自從2012年開始,依法規范了機井建設審批管理,嚴格限制審批新增機井,北京市各區一律不再批準新增機井。保障城鄉居民生活和重大建設項目用水的,確需開鑿機井的,必須由市水務局批準。
此外,北京市統籌考慮防澇安全與雨洪水利用,提高雨洪水綜合利用能力,涵養地下水水源。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通過水體自然下滲,可回補地下水,兼具生態、景觀、休閑等功能,是海綿城市建設在京西的重點工程。據了解,僅今年“7·20”一場特大暴雨,西郊調蓄工程就蓄水363萬立方米。
此外,北京市擴大再生水利用規模,2015年替換了9.5億立方米的新水。姜體勝介紹說,目前,全市所有電廠冷卻用水全部使用再生水,同時廣泛用于工業、市政雜用、綠化、洗車等多個領域。到2020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將達到12 億立方米(全部為高品質再生水),占全市總用水量的31%。
盡管一直加大“開源”力度,北京仍是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特大型城市,“節流”任重而道遠。接下來,北京將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新思路,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原則,著力推進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全面落實zui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資源對城市發展的約束引導能力。“十三五”期間力爭實現“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零增長、生產用水負增長(其中工業用新水零增長、農業用水負增長、人均公共用水零增長)、生態環境用水適度增長”。
北京何時能結束對地下水的連年超采?
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通過實施地下水超采區治理,進一步控制地下水開采,到2020年,城區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到2025年,全市平原區地下水超采問題得到緩解,平水年份地下水水位得到逐步回升。
這與《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提出的“到2020年,地下水超采得到嚴格控制”這一目標相吻合。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