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河北智創興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環保部保護環境新對策
環保,是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在今年的工作總體部署中總計用697字談及環保和節能減排,要求甚嚴,剛性zui強。有的數字到小數點后一位,對偷排偷放者提出“付出沉重的代價"的嚴正警告,堅定承諾“一定要實現藍天常在、綠水長流、永續發展"。
環境質量好轉 形勢依然嚴峻
近十年來,在環保治理方面,總量控制的指標成為約束企業和地方政府zui重要的數字。總量減排任務雖年年都完成,但環境質量的形勢依然嚴峻
有位不愿署名的專家曾在原國家*從事體制改革工作。他告訴南都記者,80年代末期,國家*是剛從建設部獨立出來的副部級單位,編制很有限。
環保部門并沒有按照氣、水、土等污染物的介質來劃分司局級機構設置,污染物的防治統一歸到污防司。
2005年底,松花江污染事件之后,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成為環保工作的主“抓手",并在全國鋪開。
2008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簡稱總量司)從污防司中分離,獨立。有國家環保部的官員稱,污染物減排本身沒錯,只有減排了才能減少污染。“但我們的總量減排,從污染物控制的種類來說,并不全面。"
另外,上新項目要有總量指標。可如果指標不夠,就需要從別的項目上給出“削減量"。但實際上,有些“削減量"是“一女多嫁"。這個項目上計算一回,那個項目上計算一回,跟實際情況相去甚遠。
環保事業各部門都要做
環保是全社會的事業。
*代表、上海市*局長張全說,這個事業,各個部門都要做,甚至每個公民都要做,只是環保部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他希望,讓責任和權力對等。
*委員、前湖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防災科技學院副院長劉春平認為,“要讓環保法長牙齒,要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
他表示,經濟短期利益對省一級的壓力并不大,zui困難是在縣市一級,財政壓力zui大。他也承認,機構改革難度較大,涉及到管人、管物、財政支配等多方面。
劉春平認為,環境保護的一大前提和基礎是,加強省和國家層面的監測。“說實話,市縣一級的監測是能蒙就蒙,不一定準確。"他建議,建成國家和省一級獨立的監測系統,不要委托下放到下一級做。
但廣東省*的一位官員則認為,環保部門并不缺“牙齒",體制和機構設置等問題確實有改善的空間,但問題并不是那么嚴重。只要新《環保法》能夠切實貫徹落實,“威力就將相當厲害"。
以前考核地方政府做了哪些環保工作,而不管結果
3月2日,新任國家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主動約見媒體記者,表示新*班子將更加強調環境法治,對政府的環境違法行為也要進行查處。新《環保法》就要求將環境污染納入官員的考核之中,成為影響官員仕途的因素。
劉春平也認為,要讓環保問題真正被重視,的方式就是將其作為政績評價的重要手段。環境問題應該成為否決官員的重要一票,如果能決定官員升遷,肯定能做好。當然,這也要根據地方發展情況來定。
但有環保官員表示,環境考核以前不是沒有。但以前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地方政府做了哪些環保工作,不管這些工作的結果怎么樣。“他說治了水、治了大氣、關閉了污染企業,都是得分的項目。結果分數都很高,但是水是更干凈了還是更壞了,沒有人對其考核。"
有環保專家告訴南都記者,對一些企業來說,總量控制指標的完成比達標排放重要;對一些地方政府來說,完不成總量指標,會被通報、限批(項目),但沒完成質量改善目標,卻不會有人被追究。
[怎么改]
或新設針對氣、水、土的業務司局
不少環保系統的官員表示,當前還是要改革現有的環保體制,改變相關制度,因為污染難控制,跟環保部門當前的機構設置還不夠合理有關。
廣東*雖然還設有總量控制處,但根據污染要素也設立了水環境管理處、大氣環境管理處、固廢與重金屬管理處、生態與農村環境保護處、核安全處等。廣東省*一位官員表示,這些設置是慢慢摸索而逐漸完善的。“這樣的好處是將專門的人集中到一起干專門的事。"如果根據環保部的架構對應設置一個統一的污染防治處,這個處室面對現在的大氣污染狀況和水污染狀況、固體廢物等,根本管不過來。但因為編制不夠,也沒法在污防處下設置各個專業的小組。
昨日,從環保部等多個渠道獲悉,在新一輪的管理理念的調整中,原來“重復設置"的司局或將被取消。環保部也將根據污染物的介質不同,或新增針對氣、水、土的分工明確的業務司局。
環境問題放更高層次綜合決策協調
有些比較心急的環保人士,在國家推行的“大部制改革"過程中,呼吁將林業、農業、水利、國土、發改等部門與環保部門相交叉的職能,全部統一納入到大環保的統一管理體系之中。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更好地協調關系,找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點。
張全承認在環境治理中有扯皮的情況。但他認為,環保大一統的做法沒必要,需要做適當調整,但沒有必要全部收并。要真正從源頭來解決問題,要把環境問題放在更高的層次進行綜合決策和綜合協調,這才是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關鍵措施。
據介紹,目前多地環保部門都在升格。比如上海,2003年在全國設立了環境協調推進委員會,是綜合決策綜合協調宏觀產業的機構,一旦有平行部門工作需要協調,委員會就介入。
江蘇省*廳長陳蒙蒙有個建議—理清環保各方責任。他認為,如果說要改革,應該朝能夠有利于形成合力這樣一個方向改。
政府責任考核已有地方試點
環保部一位官員對南都記者說,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有個新的提法概括得比較好,叫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我一直認為,環境管理就要抓環境質量,以質量為,所有東西都應該圍繞環境質量做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應該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他表示,從具體的職能上來說,環保應該是統管整個國家的環保制度設計,整個環保在體制上怎么構建。同時,代表*,檢查、考核各行各業以及各級政府的環保工作做得好不好。“環保部門不要再當運動員了,就應該當一個規則制定者和裁判員。"
據稱,環境管理有三大支柱:*是行政管理,第二是市場的力量,第三是社會的力量。市場能解決的,政府就不要插手。然后發動社會,把社會網絡治理弄起來。zui后,在市場管不了,社會又協調不了的時候,政府才來負責兜底。“我們正沿著這個思路對我們現有的治理體系做一個梳理,接下來要提出一些建議。"他說。
昨天,陳吉寧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對于政府責任考核已有地方有試點實施考核細則,今后也會將離任審計納入環保內容生態損失評估。
[聲音]
過去我國環境違法成本太低,建設項目違法zui高罰款20萬元,與水電等大型工程幾百億元的投資相比,罰款尚不及一天的設備租金,法律的威懾力很低。—*代表、中國政法大學環境學教授王燦發
治污牽涉的部門太多太復雜。排污口審批是*門,排污口的水質監測是環保部門,排污管網建設一部分是建委負責,一部分是水務部門負責,如果治污牽扯到經濟結構調整,又是由*負責。建議在*層面建立一個統管水污染治理的機構。
—*代表、天津市水利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周潮洪
考核地方政府的指標要更多向生態環境傾斜,這樣地方政府才敢于向“財神爺"上市公司亮出環保法的“牙齒"。 —*代表、*規劃設計研究院能源環保所所長趙立欣。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