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10年完成采采蠅的基因組破譯 可助控制昏睡病
一個科研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經過約10年的努力,他們終于成功完成了采采蠅的基因組破譯工作,這為減少乃至消滅威脅人畜健康的昏睡病(又稱非洲錐蟲病)帶來希望。
采采蠅基因組破譯可助控制昏睡病
一個科研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經過約10年的努力,他們終于成功完成了采采蠅的基因組破譯工作,這為減少乃至消滅威脅人畜健康的昏睡?。ㄓ址Q非洲錐蟲病)帶來希望。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原子能機構共同設立的食品與農業核技術部門在一份聲明中說:“破譯采采蠅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是一個重大科學突破,為更有效地控制錐蟲病鋪平道路,這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數千萬農牧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采采蠅也稱舌蠅,以吸食脊椎動物血液為生,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人畜被它叮咬后會引起錐蟲病,其中,人類錐蟲病感染者主要表現為過度睡眠,又稱昏睡病。受昏睡病威脅的非洲人高達7000萬,每年數萬人因昏睡病死亡。動物錐蟲病又叫那加那病,非洲每年有300萬牲畜被那加那病感染,經濟損失達數十億美元。
控制采采蠅的傳統方法包括投放不育雄蠅、誘捕器和使用殺蟲劑,但成本高昂且效率不高。此外,由于采采蠅攜帶的寄生蟲可以躲避宿主免疫系統,目前尚無有效疫苗預防采采蠅引起的錐蟲病。在這一背景下,來自美、英等10多個國家的78家研究機構約140名科學家于2004年啟動“舌蠅基因組計劃”,旨在從基因學角度了解采采蠅及其引起的疾病。
采采蠅與實驗室常用動物模型果蠅有親緣關系,但新研究表明,采采蠅的基因組包含3.66億個堿基對,是果蠅的2倍之多、約為人類基因組的十分之一。
研究人員在采采蠅基因組中找到約1.2萬個基因,其中包括一個叫做RH5的感光基因,它可以解釋為什么采采蠅會被藍光/黑光誘捕器吸引。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些視覺與氣味基因,這些基因會驅使采采蠅尋找宿主與配偶等行為反應。此外,采采蠅唾液腺中還有一組TSAL基因,可以幫助它們更順利地吸宿主的血。
研究人員表示,“舌蠅基因組計劃”所有研究數據已上載到一個基因組數據庫,*科學家都可免費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熱帶病研究培訓特別項目主任約翰·里德評價說:“這些信息非常有助于開發新工具減少甚至消滅采采蠅。”(中國科技網)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