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7年“香蕉患癌癥(cancer)”之后,近日“香蕉染艾滋病(AIDS)”的傳言在網絡上迅速傳開。兩個傳言讓不少網友擔心:首先,香蕉感染癌癥(cancer)或者“艾滋病(AIDS)”,會不會使香蕉滅跡,消失在人類的餐桌和果盤中?其次,人食用了帶有病變的香蕉后,會不會染病,影響健康?對此,記者專訪了中國熱帶農業*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黃俊生。
“‘香蕉艾滋病(AIDS)’系誤傳,它和‘香蕉癌癥(cancer)’的元兇都為香蕉枯萎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香蕉土傳病害。病原真菌分布在土壤中,由根部感染香蕉,向上擴散到達香蕉假莖的維管束組織。病原真菌能在香蕉根部和維管束組織中大量繁殖,堵塞管道組織,使得養分和水都不能很好地運輸,導致老葉發黃,幾乎無果采收。”中國熱帶農業*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黃俊生明確地回答了記者的疑問。
黃俊生說:“*,人類的‘艾滋病(AIDS)’是由HIV病毒引起的人體免疫系統(immune system)缺失病變,是人類疾病中難以攻克的惡性疾病。而對于香蕉枯萎病來說,其致病菌、病害機理及寄主類型與人類的艾滋病(AIDS)和癌癥(cancer)風馬牛不相及。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為真菌,在土壤中廣泛存在,這種真菌的其他種類也能引起多種作物如番茄、西瓜、小麥和玉米等能發生枯萎病,從未出現過因為吃了這些蔬菜、水果而影響人類健康。同樣,人吃了感染香蕉枯萎病的香蕉不會影響健康。”
黃俊生還表示,在種植和管理得當的前提下,香蕉枯萎病是*可防可控的。2014年4月12日,由黃俊生作為專家的“由尖孢鐮刀菌引起的作物土傳病害綜合防控技術研究”項目在海口通過*組織專家驗收,其中的“尖孢鐮刀菌”即為香蕉枯萎病的病原真菌。項目將香蕉枯萎病防控作為主要研究和攻克的專題內容之一,建立了香蕉枯萎病抗性篩選平臺,解決了香蕉抗枯萎病種質資源鑒定評價的難題,選育和評價了抗病品種;*大田病株處理技術,遏制了病害早期蔓延。
黃俊生說:“該研究項目針對不同生態的區域性特征,提出了‘以抗性品種為核心,結合安全種苗生產、安全合理灌溉、生防菌肥合理施用,病株原位滅除,生態覆蓋、合理輪作’等綜合防控措施,分別在海南省、廣東省和福建省等地的綜合試驗基地中取得了顯著的防控效果,枯萎病的發病率控制在5%~10%。也就是說,目前,單靠一種技術措施,枯萎病是難以防控的,只要選用良種良法等上述綜合措施,香蕉枯萎病是可控的,大家放心市場上會有香蕉的。”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