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揚塵認識的偏差可能源于兩點:一是認為揚塵幾乎都是由地殼物質組成的;二是產生揚塵的動力為機械力,而機械作用很難將顆粒物粉碎到1微米以下。從而順理成章地得出結論:由機械力產生的粒徑較大的揚塵不會或者基本不會產生PM2.5。但事實上,機械力雖然很難但還是能夠將顆粒物粉碎到1微米以下,況且至少可以產生一定量粒徑介于1微米~2.5微米的顆粒物。此外,在北京等城市環境大氣中采集到的PM2.5樣品中,均包括一定數量的主要產生于揚塵的地殼物質,也證明揚塵是PM2.5的重要來源。
據東莞環保專業人士介紹 揚塵不僅包括初級揚塵,還包括大量次級揚塵。城市揚塵排放的不僅僅是地殼物質,還包含很多人為活動的足跡。機動車尾氣、揮發性有機物等通過非機械作用產生的顆粒物均為細粒子,而這些細粒子沉降到道路、裸地、廣場、屋頂、農田等下墊面后,還會通過次級揚塵過程再次被送入大氣之中。機動車尾氣、揮發性有機物等產生的細粒子,沉降到地面后又再次通過次級揚塵進入大氣,是揚塵產生PM2.5的重要組成之一,也是揚塵復雜性的原因之一。如果說,直接從機動車排氣管排放的PM2.5*歸因于機動車本身,那么,沉降在地表后再次進入大氣的PM2.5(次級揚塵),應更多地歸因于揚塵。如果揚塵問題解決得好,這些細粒子沉降后不再被揚起,那么城市的空氣質量勢必得到改觀。當然,地殼物質是揚塵的主要構成,也是揚塵影響大氣PM2.5的主要物質,我們首先要關注的也應該是揚塵排放的地殼物質,但次級揚塵在我們認知和控制PM2.5的過程中不應該被忽視。
揚塵控制措施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防止措施,二是減緩措施。防止措施是指通過改變生活或生產活動模式,阻止揚塵的產生途徑或改變揚塵的排放模式,從前端控制揚塵的產生。如對非鋪裝道路進行鋪裝、裸露地面硬化或綠化、揚塵操作工藝進入室內(通過排氣筒排放而成為有組織塵)、農作物收割后免耕留茬等。而減緩措施則是采取工程手段減少揚塵的排放強度。如覆蓋、設立風障、灑水、沖洗、施用化學抑塵劑等降低風速或增加地表凝結力的措施。從某種意義上講,防止措施是更有效的措施,需要得到比減緩措施更大的關注度。
從純技術的角度出發,大多數揚塵控制措施的技術難度并不是很大。同樣,在很多情況下,與產生揚塵活動的經濟水平相比,控制揚塵的經濟成本也不算高。積極行動起來,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經濟有效且利于監控的措施是揚塵控制的關鍵。
搜索關鍵詞:東莞廢氣治理 東莞廢水治理 東莞噪音治理 東莞粉塵治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