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環境保護既處于任務繁重、壓力的艱難時期,也處于有所作為、解決新老問題的關鍵時期。zui近中國政府正式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提出十條35項措施。這是我國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探索環境保護新路的重大舉措,向PM2.5污染宣戰,掀起了以防治大氣污染為目標的全社會行動。
出臺《大氣十條》的總體考慮:1、堅持環保為民,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霧霾污染問題。這既是滿足人民群眾享有美好環境新期待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突破口。頭頂著藍天白云,是人民群眾對生態文明zui樸素的理解;呼吸上清潔空氣,是人民群眾對環境保護zui基本的訴求。沒有藍天白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一個生態文明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就無從談起。
2、立足國家宏觀戰略層面,搞好大氣污染防治頂層設計。注重改革創新,堅持污染治舊與控新、能源減煤與增氣、政策激勵與約束并舉,著力建立健全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新機制。政府要加強領導,負起責任,統籌全局;企業是治污主體,要擔負治理成本,做到達標排放;市場機制要得到充分發揮,暢通多方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投融資渠道;全社會要樹立“同呼吸、共奮斗”的行為準則,引導廣大公眾積極參與環境保護。
3、把握“穩、準、狠”的基本原則,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共贏。“穩”就是穩妥可行,穩中求進;“準”就是抓住重點,找準突破口,實施治理;“狠”就是重拳出擊,綜合施治,讓污染降下來,環境好起來。在指標設定上,強調分區施策、分階段推進的差別化目標;在實施效果上,注重“一石多鳥”,把調整產業結構、增強科技創新支撐、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保障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利用環境保護的倒逼機制,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
4、從再生產全過程入手,完善一攬子環境經濟與管理政策。綜合運用經濟、科技、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是運用市場機制,在完善財稅、價格等政策方面有不少創新和突破,涉及多污染物協同控制、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等諸多方面。
5、重點突破,突出抓好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區域的污染治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三大重點區域單位面積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區的5倍以上,污染zui重,是治理重點,主要控制PM2.5。其他地區主要控制可吸入顆粒物(PM10)。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是重中之重,環境目標更高,治理措施更嚴。
搜索關鍵詞:東莞廢氣治理 東莞廢水治理 東莞噪音治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