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我們并不陌生,特別是今年以來,霧霾上演已不是偶然那么簡單,或許我們有必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長期與霧霾共存,必須認真而緊迫地面對這場“霧霾之戰”,不可掉以輕心。
今年以來我國霾日數增加明顯,中東部地區霾日數有顯著增多趨勢。而從世界一些發達城市曾經的霧霾作戰史來看,與霧霾作戰的過程很可能是漫長的。而倫敦告別“霧都”這個稱號,也同樣經過了長時期的努力。中國的情況當然不能同等類比,但參看這些既有的霧霾污染史和治理史,至少可以提醒我們不應掉以輕心,不要低估現實形勢可能的嚴峻程度。霧霾是長期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的后果,是環境對高污染GDP的報復。霧霾也是社會治理不力、不合理而結下的一枚苦果。而治理霧霾,真正考驗的不是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而是整個社會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對政府作為、企業責任、公民參與、社會協作等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治理體系的完善、公民意識的覺醒和公民參與的深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這些都決定了我們的藍天保衛戰將是長期而艱巨的。
搜索關鍵詞:東莞廢氣治理 東莞廢水治理 東莞噪音治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