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一樣,人人有責。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的節能減排任務顯得十分艱巨,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應付發達國家的刁難?是否應該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為發展中國家謀福利?
中國的減排目標比較高,在其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zui為迅速的15年內(2005至2020年),要使其經濟發展的碳排放強度減少40%~45%,這在各國的發展歷*都是少有的。中國只要客觀擺明其為了減排而采取的行動、付出的成本和取得的成效,并加大對自身行動的宣傳,增強與公民更為積極有效的互動,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一方面,中國應當更加切實地注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強烈關切,力促包括損失損害等相關議題向前推進;另一方面,通過南南合作等形式,加大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在能力建設、資金支持和技術轉讓方面,也做出相應的貢獻。
氣候治理之所以講究*的責任,是因為有著很深遠的歷史淵源。發達國家經歷了兩百多年的工業文明發展時期,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發達國家對資源的過分掠奪開發,占有使用了大量的煤炭、化石等原料,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環境惡果,發達國家有義務和責任給遭受環境危害和氣候危機的諸多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減排任務上的支援幫助。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應當有自己的應對氣候變化思路,避免走發達國家的高耗能老路。中國在強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應當豐富環境保護的社會文化建設,將自然環境與低碳發展、循環經濟等有效地結合起來。
搜索關鍵詞:東莞廢氣治理 東莞廢水治理 落寞噪音治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