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i近幾年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不得不面對的頑疾,水、土壤、空氣幾乎都成為污染的重災區,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命與安全。曾經我們一直宣稱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新路就必須堵住污染的制度漏洞。以環保稅促進環境保護是方向,但不是全部。環保稅的初衷并不是增加國家財稅收入,而是調控和引導人們的消費行為,減少環境的破壞,讓那些消費資源、制造污染的人和企業為環境買單,環保稅其實是在環境體系內部的資金轉移,取之于“環境”,用于“環境”。
據東莞環保相關人士介紹環境治理之難在于它的外部性很強,如果沒有強制性的措施,企業污染環境的成本幾乎是零,將后果讓其他人來承擔。處于強勢地位的排污者與弱勢的受害者之間的失衡,尤其很多重化工企業都來自國企,它們擁有很強的話語權,個體難以與之抗衡。每個人都是受害者,但極少有人會站出來維權,如果一個人耗費巨大成本迫使企業換用新的設備,空氣清新了,每個人都受益,但是沒有人會主動為那個維權人士分擔成本。為了克服這種“集體行動困局”,政府需要動用強制性工具——稅,一方面讓排污企業繳納排污稅,主動減少污染,另一方面,收繳的稅金用于環境保護和改造。
環保稅不是一個單一的稅種,而是一個完整的財稅體系。對不同的污染源要采取更科學、透明而具有強制性的稅,無論國企還是民企,在繳納環保稅上應該是平等的。環保稅意在減少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推動產業的升級換代,但是征稅的強度需要考慮到企業的承受能力,在社會正義與經濟效率之間,需要找到適度的平衡點。任何稅都會帶來痛感,而這種痛感也會讓人們監督稅金的使用。環保稅的合法性就在于改善環境,造福每個人,但環保稅能夠持續下去還需要持久有效的制度設計,率地服務于環保事業。環保稅征收之后,希望能承擔提供清潔能源的補貼,而不需從其他稅收中支出。環境保護財稅體系通過一定的獎懲機制,能推動環境改善,但僅僅依靠稅收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比如對大排量汽車、燃油等征收重稅并不見得能夠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量,更關鍵的是建立替代汽車的出行方式,比如公共交通、城市軌交體系,甚至專門的自行車道等,這涉及到稅收之外的城市整體規劃。另外,環保稅能否保證排污企業購買更加環保的設備,而不是將企業從中心城市簡單轉移到縣鄉地區,也需要更加細致的制度設計。
搜索關鍵詞:東莞環保工程 東莞環保設備 東莞廢氣治理 東莞廢水治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