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分泌減少與發生II型糖尿病的較高風險有關
根據文章的背景資料:“褪黑激素受體被發現遍布于身體的的許多組織之中,其中也包括胰島細胞,這反映了褪黑激素對諸如能量代謝及體重調節等生理功能有著廣泛的影響。褪黑激素受體功能喪失的突變與胰島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有關。此外,一項對非糖尿病患者所做的橫斷面分析顯示,在夜間分泌較低的褪黑激素與胰島素抵抗的增加有關。”在褪黑激素分泌與II型糖尿病之間的前瞻性關聯在過去還沒有被報告過。
波士頓布里格姆與婦女醫院的Ciaran J. McMullan, M.D.及其同事開展了一項研究,旨在調查褪黑激素分泌與II型糖尿病發病率之間的關系。這一分析是由護士健康研究組群中的病例-對照研究構成的。在沒有糖尿病的參與者中——他們是在2000年時提供了基線狀態的尿及血液樣本——研究人員確認了在2000-2012年間發生II型糖尿病的370名婦女以及與其匹配的370名對照人員。用于確定基線褪黑激素分泌與II型糖尿病發病率之間相關性的統計分析包括對人口統計特征、生活方式習慣、睡眠質量檢測結果、以及炎癥和內皮功能障礙的生物標志進行限定。
在研究的參與者中,其褪黑激素的分泌有著很大的差異;尿液6-羥基硫酸褪黑激素與肌酐比率的中位數(中點)在zui高部類中為67.0 ng/mg,而在zui低部類中,這一數字為14.4 ng/mg。在對照參與者中的該中位數比率(36.3 ng/mg)要顯著高于病例參與者中的該比率(28.2 ng/mg)。尿液6-羥基硫酸褪黑激素與肌酐比率較高的婦女有著較高的胰島素敏感性。
研究人員發現,在對身體質量指數及其它的生活方式因素、絕經狀態、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史、、使用β-阻滯劑或者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住在美國的區域、糖尿病風險的血漿生物標志進行限定之后,與尿液6-羥基硫酸褪黑激素與肌酐比率zui高部類的參與者相比,尿液6-羥基硫酸褪黑激素與肌酐比率zui低部類的參與者發生II型糖尿病的幾率會增加2.2倍。
褪黑激素分泌zui低部類婦女的估計糖尿病發病率是那些在zui高部類中婦女的估計糖尿病發病率的兩倍以上(按病例/1000人年進行計算)。
文章的作者得出結論:“從這些數據結合以往的文獻來假定褪黑激素分泌的減少是否對于糖尿病風險具有某種因果性的作用是令人感興趣的。人們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褪黑激素水平的增加(通過延長夜間黑暗接觸時間而增加內源性的褪黑激素水平或通過補充劑而外源性地增加褪黑激素水平)是否能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并降低II型糖尿病的發病率。”(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