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谷研試劑有限公司>>公司動態>>谷研試劑-我國科學家研發疫苗熱穩定技術
疫苗要保持活性,必須低溫保存,這是基本的生活和科學常識,記者獲悉浙江大學與軍事醫學*通過綜合運用基因工程和生物礦化方法,成功突破了病毒疫苗熱穩定技術,讓疫苗“穿”上一件“外衣”,能在常溫下保存一周以上,解決了疫苗冷凍運輸和長期保存的難題。據了解,該成果或可幫助應對炎熱地區發展中國家的疫苗困境。
完成這項研究成果的是由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唐睿康和中國軍事醫學*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帶領的團隊,相關成果于4月15日在線發表在美國*院刊(PNAS)上。PNAS以《為發展中國家設計的耐熱疫苗》為題進行了報道。
記者了解到,疫苗是人類對抗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而絕大多數疫苗對熱十分敏感,不能在高溫下保存,必須依賴冷鏈系統在低溫條件下保持活性。據統計,目前人類疫苗計劃的80%費用消耗在冷鏈的建設和維護上;而且難度大,每年有17%-37%的疫苗因為運輸和保存不當而面臨失效風險。因此如何提高疫苗的熱穩定性,一直是提升健康狀況的重大科學問題。
“在此之前,科學家希望在疫苗中引入抗熱基因,但是收效甚微。”唐睿康說,他們的研究團隊另辟蹊徑,嘗試在疫苗的衣殼上引入礦化基因,讓疫苗“自學”礦化,為自己“穿”上一層“外衣”,也能達到抗熱的目的。那么這一層“外衣”是如何“織”成的?唐睿康解釋說,該研究同時運用生物礦化與遺傳技術,通過研究找到有效位點,將仿生核肽整合到疫苗的衣殼上,這樣,疫苗就能自主地將磷酸鈣引入到疫苗表面,獲得一個礦化表殼。
唐睿康說,這種礦化外殼令封閉的疫苗產生了很好的熱穩定性,疫苗能在26℃下儲存超過9天,在37℃下能保存約1周的時間。同時,通過體內體外實驗證明,這種工程疫苗依然能有效地產生預防疾病的作用。
業內專家認為,該研究成果能夠在不影響疫苗效力的前提下,顯著提高疫苗的抗熱性,可廣泛地應用于現有疫苗的升級改造。這一策略充分結合了基因工程和生物礦化的優點,為抗熱疫苗的理性設計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思路,有利于規模化生產和質量控制。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