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q軟電纜 myq輕型橡套軟電纜〗
銷售總:郭龍
GB 8815-88 電線電纜用軟聚氯乙烯塑料
本標準參照采用IEC 227一1—1979《額定電壓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電纜》和IEC 502—1983《額定電壓1~30KV擠出固體絕緣電力電纜》。
1 主題內容及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以聚氯乙烯樹脂為主要原料,加入增塑劑、穩定劑等助劑,經混合、塑化、成粒而制得的電線電纜用軟聚氯乙烯塑料(以下簡稱聚氯乙烯電纜料)。
2 引用標準
GB 1040 塑料拉伸試驗方法
GB 1408 固體電工絕緣材料工頻擊穿電壓、擊穿強度和耐壓試驗方法
GB 1409 固體電工絕緣材料在工頻、音頻、高頻下相對介電系數和介質損耗角正切試驗方法
GB 1410 固體電工絕緣材料絕緣電阻、體積電阻系數和表面電阻系數試驗方法
GB 5470 塑料沖擊脆化溫度試驗方法
MY礦用電纜絕緣工序
技術要求:1、導體結構采用現行通用導體結構,確保20℃導體直流電阻合格方可使用; 2、動力線芯與地線芯皆擠包橡皮絕緣層,線芯擠出要求外觀光滑、圓整、緊密,不得有硫化膠、焦粒、竹節、炸口(破口)等不良現象; 3、絕緣擠出時平均厚度應符合標稱厚度,zui薄點厚度須滿足工藝要求,線芯外徑應控制在工藝范圍內; 4、擠出溫度控制可根據設備的實際狀態控制及調整,但應以工藝溫度作為參考; 5、配模(模芯、模套)可依據工藝做為參考,實際模具應以導體實測外徑及絕緣控制外徑靈活選配; 6、火花檢測電壓應嚴格按照工藝要求設置。
額定電壓1.9/3.3kV及以下采煤機軟電纜
技術要求
1、 導體
1.1導體單線應鍍錫。其它應符合前面“電纜結構的一般要求”第1條規定,導體表面可以包隔離層。
注:硫化后隔離層會變色或脆裂不作考核。
2、 絕緣
2.1額定電壓為0.66/1.14kV及以下電纜的動力線芯的絕緣應是符合GB7594.2中XJ-00A型規定,額定電壓為1.9/3.3kV電纜動力線芯絕緣應符合GB 7594.8中XJ-30A型規定。
2.2 MC-0.38/0.66型電纜的地線芯如果有絕緣層,絕緣應符合GB7594.2中XJ-00A型規定。
2.3該型號結構電纜的控制線芯絕緣應采用GJB733.1附錄E規定的聚全氟乙烯或具類似性能的材料,成品電纜絕緣抗張強度應不低于13.8Mpa,絕緣伸長率不小于*。
2.4絕緣厚度應符合工藝要求。
2.5絕緣屏蔽采用前面表4中A類或B類結構。
2.6電纜20℃時的絕緣電阻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3、 纜芯
3.1控制線芯位置應符合前面“電纜結構的一般要求”中4.2中b)或d)的規定,控制線芯數應不少于3根,線芯標稱截面積*采用2.5 mm2或4 mm2的規格,具體按工藝要求選配。
3.2地線芯的位置應符合前面“電纜結構的一般要求”中4.4中c)或e)的規定。
3.3纜芯的絞合節徑比應不大于10。
4、護套
4.1電纜如有內護套,其性能應符合GB7594.6中XH-02A型規定。
4.2外護套橡皮采用氯丁橡膠或相當材料為基料的護套膠料,其性能應符合GB7594.7中
XH-03A型規定。
4.3護套厚度應符合工藝要求的規定。
5、加強層
電纜可在內外護套之間設置纖維編織加強層,編織密度不應低于70%。
6、成品外徑
電纜平均外徑值應在對應的工藝控制外徑范圍內。
7、工作條件
7.1額定電壓U0/U分別為0.38/0.66kV、0.66/1.14kV和1.9/3.3kV。
7.2額定電壓0.66/1.14kV及以下電纜導體的*允許工作溫度為65℃, 額定電壓1.9/3.3kV電纜導體的*允許工作溫度為90℃。
7.3電纜的zui小彎曲半徑為電纜直徑的6倍。
8、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
參照相關的標準及試驗方法進行檢測:
《導體直流電阻》按GB/T 3048.4
《絕緣電阻》按GB/T 3048.5或GB/T 3048.6
《工頻電壓試驗》按GB/T 3048.8
《結構及表面標志》按MT 818.1
《絕緣機械性能》按GB/T 2951-1997
《護套機械性能》按GB/T 2951-1997
《成品電纜機械性能》按MT 818.1
《阻燃性能》按MT 386-1995等。
3.2消防設備電氣配線措施 3.2.1配線原則 以確保配電線路的完整性、耐火性。符合有關技術規定的前提下,消防設備應采用耐火耐熱配線設計。導線截面選擇應適當放寬,以防止由于火災過程中環境溫度上升引起導體電阻增大以致壓降增大,影響消防設備功能的發揮。 3.2.2基本配線措施 采用普通電線電纜穿金屬管或阻燃型硬質塑料管(氧指數30埋設在非燃燒體結構內,1當線路暗敷設時。且穿管暗敷保護(層厚度30ram 穿金屬管或金屬防火涂料以提高線路的耐燃性能,2當線路明敷設時。或是直接采用阻燃電線電纜和銅線槽保護,且應采用皮防火電纜等,并敷設在電纜豎井或吊頂內有防火措施的封閉式線槽內; 兩者間應用耐火資料隔開;3當配電線路采用絕緣層和護套為不延燃的電纜并敷設在井內(同時要采用金屬線槽密封)可不穿金屬管保護;但當與延燃電纜敷設在同一豎井時。 可采用難燃型(氧指數50硬質塑料管、塑料線槽布線;4建筑物吊頂內的消防電氣線路采用金屬管或金屬線槽布線;難燃型資料吊頂內。 穿金屬管保護的配電線路可緊貼風管外壁敷設;悶頂內有可燃物時,5配電線路不得穿越風管內腔或敷設在風管外壁上。其配電線路應采用金屬管保護。 3.3工程應用中的防火措施 消防設備分系統的配線十分關鍵,工程應用中。系統在整個工程中發揮防火功能的保證。下文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配線和消防電梯配線為例介紹消防設備分系統的配線保護。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配線保護 需考慮更高的防火要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傳輸線路應采用穿金屬管、經阻燃處理(氧指數35%)硬質塑料管或封閉式防火線槽保護;消防控制、通信和警報線路在暗敷時采用阻燃型電線穿維護管敷設在不燃結構層內(維護層厚度30mm或按基本配線措施(1和(2處置;總線制系統的干線。可采用耐火電纜敷設在耐火電纜橋架內,或選用銅皮防火型電纜; 線路較長且路由復雜。為提高供電可*性,2消防電梯配電線路消防電梯一般由高層建筑底層的變電所敷設兩路專線配電至位于頂層的電梯機房。消防電梯配電線路應盡可能采用耐火電纜;當有供電可*性特殊要求時,兩路配電專線中一路可選用銅皮防火型電纜;垂直敷設的配電線路應盡量設在電氣豎井內,并考慮基本配線措施。
3.4電纜線路敷設的防火措施 3.4.1防火原則 電纜線路敷設防火的基本原則是 著火后不延燃;1防止電纜著火。2沿電纜路徑或易燃區段采取有效的防堵消防措施; 3實現電纜自身難燃化。 3.4.2防火措施 應采取防火封堵措施。1電纜在下列情況下敷設時。 超高層建筑應每層進行封堵,①電纜穿過不同的防火分區時;②電纜沿豎井垂直敷設穿越樓板處。其他建筑可每隔23層進行封堵;③電纜隧道、電纜溝、電纜間的隔墻處;④穿越耐火極限不小于lh隔墻處;⑤穿越建筑物的隔墻處;⑥至建筑物入口處,或至配電間、控制室的溝道人口處;⑦電纜引至電氣柜、盤或控制屏、臺的開口部位; 2遠離熱源和火源 不應敷設電纜;若敷設在熱力管溝中應采取隔熱措施。具有爆炸和火災危險的環境中不應敷設電氣;電纜道溝應盡可能遠離蒸汽及油管道;可燃氣體和可燃液體管溝。 3設置火災報警系統 選擇適當的報警探頭和適合電纜層特點的報警系統。目前在電纜溝、管道井使用較為廣泛的線性(或稱纜式)感溫探測器;根據實際情況。 4高壓水噴霧滅火 采用一般的滅火資料比較困難,電纜廊道、電纜密集的地區。宜采用高壓水噴霧滅火方式。為使水噴霧滅火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需配置高靈敏度的監測及控制系統。大型建筑物內及電纜隧道中采用此法*; 5加強電纜層(井)通風 盡可能在電纜層*外墻部位設置通風口(通風口的具體設置可以結合火災撲救時的突破口)同時還應建立不間斷供電的機械排煙系統,積極利用自然通風條件。以便在火災初期通過自動報警聯動打開排煙風機。 4工程應用問題分析 只是依據GBl2666.6對耐火特性進行檢驗。耐火特性*,1目前我國沒有國家規范或行業標準。不能夠說明耐火電纜質量好,其電性能如何?機械性如何?而且實驗室單一火源的耐火試驗結果與實際火災影響因素有一定差距,因此對耐火電纜應進行全面檢驗,制定統一規范; 應細化各種配電電線電纜的使用要求,2現行規范有關消防設備配電線路的規定中。補充新型耐火電纜的內容,給出更多的選擇余地。特別是礦物絕緣電纜,規范中應明確規定可將其作為消防用電設備的配電線纜明敷或暗敷使用。
5結束語 電線電纜的正確選擇和合理配線直接關系到建筑的防火平安。程應用中應該加強規范化和規范化,綜上分析。制定科學、具體的方案,為工程設計中電線電纜防火和消防設備電氣配線提供依據,使其做到平安可靠、技術*、經濟合理,有效防止電線電纜引起的火災,減少在火災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