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礦用采煤機用橡套電纜-MC電纜/廠家
銷售總:郭龍
額定電壓3.6/6kV及以下屏蔽軟電纜
技術要求
7、 導體
1.1導體單線應鍍錫。其它應符合前面“電纜結構的一般要求”第1條規定。
8、 絕緣
2.1絕緣采用乙丙橡膠為基料的絕緣膠料,其性能應符合GB7594.8中XJ-30A型規定,但抗張強度應不小于6.5Mpa。
2.2絕緣厚度應符合工藝要求。
2.3動力線芯20℃時的絕緣電阻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2.4絕緣線芯應經受絕緣吸水試驗,要求:U0/U為1.9/3.3kV的電纜1~14d電容增率≤10%,
7~14d電容增率≤3%;U0/U為3.6/6 kV的電纜1~14d電容增率≤6%,7~14d電容增率≤2.5%。
3、屏蔽
3.1導體屏蔽采用半導電擠包或半導電帶包+擠包的結構型式。
3.2 MYPT-1.9/3.3、MYPT-3.6/6、MYDPT-3.6/6型電纜的絕緣屏蔽采用前面“電纜結構的一般要求”中表4規定的C或E結構;MYP-3.6/6、MYDP-3.6/6型采用表4規定的A類結構。
4、 纜芯
4.1 MYP-3.6/6、MYDP-3.6/6型電纜的地線芯的位置應符合前面“電纜結構的一般要求”中4.4中b)的規定。
4.2 MYPT-1.9/3.3、MYPT-3.6/6、MYDPT-3.6/6型電纜的地線芯的位置應符合前面“電纜結構的一般要求”中4.4中c)的規定。
4.3纜芯的絞合節徑比不大于12。
5、護套
5.1護套為單層結構,采用橡皮膠料,應根據不同型號選用不同材料:
a)MYP-1.9/3.3型電纜護套的性能應符合GB7594.7中XH-03A型規定;
b) MYP-3.6/6和MYPT-3.6/6型電纜采用氯丁橡膠或氯磺化聚乙烯為基料的護套膠料,其性能應符合MT818.7附錄A中S-1型規定;
c)MYDP-3.6/6和MYDPT-3.6/6型電纜采用氯丁橡膠或具類似性能的材料為基料的護套膠料,其性能應符合MT818.7附錄A中S-2型規定。
5.2護套厚度應符合工藝要求的規定。
6、外徑
電纜平均外徑值應在對應的工藝控制外徑范圍內。
7、成品電纜
7.1額定電壓為3.6/6kV的電纜應經受沖擊試驗。
將電纜試樣加熱至95℃,施加60kV沖擊電壓,正負極性各10次后,做工頻11kV,15min的耐壓試驗。整個試驗過程中應無擊穿現象。
7.2額定電壓為3.6/6kV的成品電纜應經受4h電壓試驗。
額定電壓為3.6/6kV的成品電纜應經受歷時4h,試驗電壓為3U0的工頻電壓試驗。試驗過程中應不發生擊穿現象。
7.3額定電壓為1.9/3.3kV電纜的阻燃性能應達到MT 386規定的各項試驗要求;額定電壓為3.6/6kV電纜的阻燃性能應通過MT 386規定的負載條件下燃燒試驗的要求。
8、工作條件
8.1額定電壓U0/U分別為1.9/3.3kV和3.6/6kV。
8.2電纜導體的*允許工作溫度為90℃。
8.3電纜的zui小彎曲半徑為電纜直徑的6倍。
8.4電纜地線芯必須良好接地。
9、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
參照相關的標準及試驗方法進行檢測:
《導體直流電阻》按GB/T 3048.4
《絕緣電阻》按GB/T 3048.5或GB/T 3048.6
《工頻電壓試驗》按GB/T 3048.8
《結構及表面標志》按MT 818.1
《絕緣機械性能》按GB/T 2951-1997
《護套機械性能》按GB/T 2951-1997
《阻燃性能》按MT 386-1995等。
標準的附錄A《橡皮護套性能要求》——MT818.7-1999
電纜選擇技巧
1、電纜選擇一般原則
電纜的額定電壓等于或大于所在網絡的額定電壓,電纜的zui高工作電壓不得超過其額定電壓的15%。除在要移動或振動劇烈的場所采用銅心電纜外,一般情況下采用鋁心電纜。敷設在電纜構筑物內的電纜宜采用裸鎧裝電纜或鋁包裸塑料護套電纜。直埋電纜采用帶護層的鎧裝電纜或鋁包裸塑料護套電纜。移動機械選用重型橡套電纜。有腐蝕性的土壤一般不采用直埋,否則應采用特殊的防腐層電纜。在有腐蝕性介質的場所,應采相應的電纜護套。垂直或高差較大處敷設電纜,應采用不滴流電纜。環境溫度超過40℃時不宜采用橡皮絕緣電纜。
2、電纜截面校驗
(1)按電壓選擇電纜:按照上述的一般原則中的*條進行選擇。
(2)按經濟電流密度選擇電纜截面:計算方法與導線截面的計算方法一樣。
(3)按照線路zui大*負載電流校驗電纜截面Iux≥Izmax
式中:Iux——電纜的允許負載電流(A);
Izmax——電纜中*通過的zui大負載電流(A)。
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zui長用的就是這種選擇方法,通常是先求出線路的工作電流,再按照線路zui大的工作電流不應該大于電纜的允許載流量。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由于負荷的增加,負載電流增大,原有電纜載流量不足,過流運行,為了增加容量,考慮到原有電纜運行正常,要重新敷設電纜施工難度大而且不經濟,我們常采用雙并、甚至三并的做法。
在并用電纜的選擇上很多人認為只要在滿足載流量要求的前提下電纜截面越小越經濟,越合理,實際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2006年1月3日1#變壓器至配電室主電纜爆,原185mm的四心鋁心電纜2根爆了一根,工區為了及時恢復供電,將另一根好的電纜保留,并了兩根120mm的四心鋁心電纜進行供電。在運行了10個月后2006年11月15日主電纜再次爆裂,經檢查發現,185mm的電纜爆引發了此次事故。
為什么會發生此次事故呢,按照表一我們可以得出三根電纜并用得安全載流量是668A,使用鉗型電流表測得生活區得的zui大負載電流只有500A,按照Iux≥Izmax的原則,這樣運行應該是安全可靠的。但是,我們忽略了電纜是有電阻的,因為多并電纜連接時,連接處存在接觸電阻不同,而此接觸電阻又往往與電纜本身的電阻可比擬,其結果會造成多并電纜的電流分配不平衡,多并電纜的電流分配,是與電纜的阻抗有關的。
3、電纜電阻的計算
電纜的直流標準電阻可以按照下式進行計算:
R20=ρ20(1+K1)(1+K2)/∏/4×dn×10
式中:R20——電纜在20℃時的支流標準電阻(Ω/km)
ρ20——導線的電阻率(20℃時)(Ω*mm/km)
d——每根心線的直徑(mm)
n——心線數;
K1——心線扭絞率,約0.02-0.03;
K2——多心電纜是的扭絞率,約0.01-0.02。
任一溫度下每千米長電纜實際交流電阻為:
R1=R20(1+a1)(1+K3)
式中:a1——電阻在t℃時的溫度系數;
K3——計及肌膚效應及臨近效應的系數,截面積為250mm以下時為0.01;1000 mm時為0.23-0.26。
4、電纜電容的計算
C=0.056Nεs/G
式中:C——電纜的電容(uF/km)
εs——相對介電系數(標準為3.5-3.7)
N——多心電纜的心數;
G——形狀系數。
5、電纜電感的計算
配電用的地下電纜,當導體截面為圓形時,且忽略鎧裝及鉛包損失時,每根電纜的電感計算方法與導線相同。
L=0.4605㏒Dj/r+0.05u
LN=0.4605㏒DN/rN
式中:L——每根相線的電感(mH/km)
LN——中性線的電感(mH/km);
DN——相線與中性線間的幾何距離(cm);
rN——中性線的半徑(cm);
DAN、DBN、DCN——各相線對中性線間的中心距離(cm)。
6、例證
測得工區2#生活變負荷電流為330A,現有電纜為120mm四心銅心電纜,查表一知其安全載流量為260A,現在電纜超載運行,存在不安全隱患,為了保證供電正常,我工區打算并另外一根電纜進行分流,以保證正常供電。(以下提到的電纜都是指1KV,VLV型鎧裝聚乙烯四心銅心電纜)。
如果按照安全載流量來看330A-260A=70A,我們只需要并一根載流量為70A的電纜在理論上就可以保證安全運行(理想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