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豆生育期E1基因
植物光周期現象是指植物通過感受晝夜長短而控制植株內部生理反應過程,其中研究較多的是植物通過感受晝夜長短變化而控制開花。大豆起源于我國,是早期研究光周期現象的重要模式植物。大豆生育期基因E1與大豆光周期反應關系密切,同時對大豆的開花期及成熟期的影響zui大。由于該基因位于第六染色體的近中心粒附近,其遺傳重組率極低,該基因自1971年正式定名來,長期未能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夏正俊等研究者經過近8年時間,經傳統的圖位克隆法成功地克隆了該基因,其研究論文發表在PNAS上(2012年109:E2155-64)。結果表明E1基因含有一個雙邊的(Bipartite)核定位信號(NLS),并含有一個與B3遠緣相關的結構域,為豆科作物所*的基因序列,預示著大豆中可能存在著與水稻及擬南芥不同的光周期調控開花途徑。一位審稿專家指出:本研究對于我們認識不同植物在調控開花上如何進化是一個重要里程碑式的工作,展示了植物如何調控開花的一個全新的概念,因而引發人們的普遍及濃厚的興趣。加拿大Cober教授評述說,E1基因的克隆不僅對于對光周期理論意義重大,使育種有了具體的分子目標。我國大豆產業體系專家韓天富評價:E1基因的成功克隆是我國科學家對大豆光周期的重要貢獻。